[只聊SENA] 前景音、背景音 聊聊音訊多工相關設定

前景音、背景音 聊聊音訊多工相關設定

“混音” (音訊多工) 這個在騎士用的藍牙 / 網狀對講耳機上一個不可或缺功能,你瞭解多少?這個在SENA的耳機上,兩個音訊來源的聲音是可以個別的設定音量,因為它是軟體基礎的功能,也正因為如此,似乎有些複雜,在不同型號上也存在著不同的處理方式。

在應用的範圍中,二個聲音除了能個別的調整音量之外,當在 “前景音” 出現時,”背景音” 可以自動的降低音量,以避免干擾到 “前景音” 的聲音,讓騎士可以聽得清楚些。但是,誰是 “前景音”,誰又是 “背景音”?到底是如何區分的?

音訊多工模式定義

在區分 “前景音” 與 “背景音” 之前,我們需要先瞭解SENA耳機對音訊多工的運作定義 – “音訊多工 (藍牙對講音訊多工及網狀對講音訊多工) 允許你在對講同時聆聽音樂、FM廣播或GPS導航指令”,也就是說音訊多工的功能是針對 “對講” 模式下,能同時聽到其它訊源的聲音,要特別注意是在對講模式下。

前、背景音區分

在此模式下,”前景音” 即是當下主要的運作功能 – “對講” 聲音,不論是藍牙對講還是網狀對講,而在此同時其它音訊來源如手機音樂手機導航APP語音指示耳機自帶的FM收音機 (部分型號支援),這些聲音都是屬於 “背景音“。
或許有看倌會問,那手機的電話、VoIP通訊 (如LINE),也算 “前景音” 嗎?在廣義上是,但這些功能在藍牙耳機應用上,是屬於最高優先權的功能,在運作時是獨佔訊號通道的,因此不會允許有其它前述的音訊來源在此時發出聲音,少數型號允許以第二手機配對的導航機語音指示可在通訊模式下同時出聲,但這個導航機的聲音與電話同屬 “前景音”。

藍牙 / MESH耳機音訊多工差異

既然音訊多工功能是架構在 “對講” 功能上,藍牙對講與網狀對講的音訊多工有什麼差異嗎?其實在同一型號耳機上,藍牙對講及網狀對講音訊多工差異只有二個:
1. 網狀對講的音訊多工功能是 “始終” 開啟的,而藍牙對講的音訊多工在Motorcycles APP中會有一個 “藍牙對講音訊多工” 的開關供用戶選擇,純網狀對講功能耳機沒有這個開關。
2. 藍牙對講的音訊多工只支援 “雙向對講”,特別是來自手機的音樂、導航APP語音指令,因為當進入三方對講或四方對講時,耳機會暫時與手機斷線,手機上的訊號是不會傳到耳機上,也就沒有所謂的音訊 “多工” 的情況;當對講回復到雙向時,手機才會再自動連接到耳機。但像20S、20S EVO、SRL2及60S的藍牙對講就沒有這個限制,因為在耳機上使用了雙藍牙晶片 (或雙核心晶片)。而網狀對講則因架構不同而沒有連線人數這樣的限制。

音訊多工運作方式

老巴比以聆聽音樂同時對講為例描述一下音訊多工的運作方式,當耳機啟動音訊多工 (混音) 功能時,在對講模式下,若對講鏈或通訊網上都沒有對講語音訊號時,音樂 (背景音) 會以最初設置的音量進行播放,一旦出現了通訊語音訊號 (前景音)時,音樂 (背景音) 會立即降低音量播放,直到所有的對講語音都結束後約1、2秒,音樂又會回復到原始的音量。

手機上的導航APP語音指令與耳機自帶的FM收音機的運作也是一樣的。

音訊多工相關設定

除了給藍牙對講用的音訊多工功能開關外,一般來說在Motorcycles APP還會有二項與音訊多工功能有關的設定,”對講音訊覆疊靈敏度” 及 “Audio Overlay (音訊覆疊) 音量管理”,分別說明如下。

對講音訊覆疊靈敏度:這項設定是調整觸發耳機降低 “背景音” 音量的門檻,靈敏度越高,只要小聲對講就能觸發音訊多工功能,讓 “背景音” 音量開始降低,反之,則必須大聲對講才會觸發功能。
Audio Overlay音量管理這是另外一個有關音訊多工功能的開關,當啟用這個設定時,音訊多工功能在有對講訊號的情況下就不會降低 “背景音” 音量。

不同的設定方式

但根據不同的型號,音訊多工的設定也有不同,像是5S、SF系列及60S就用 “背景音量” 這個設定項取代了上述第二個設定及背景音量的調整。

老巴比就以60S為例說明這個設定;例如,假設音樂 (背景音) 的原來音量設定在50% (最大音量的一半),當在Motorcycles APP中設定了 “背景音量” 值為80%後,在對講狀態下,音樂 (背景音) 的音量會依設定 (80%) 降低至40% (50 * 0.8) (其它設定值依此類推),而當 “背景音量” 被設定為 100%時,就相當於開啟了前述 “Audio Overlay音量管理” 功能,音樂 (背景音) 的音量就不會在對講狀態下降低,而保持原有音量播放。

音訊多工的背景音量調整主要是為了在對講時能夠保持對講聲音 (前景音) 不會受到其它音源聲音 (背景音) 的干擾,能更清晰的聽見通訊內容,但是否要啟用這些項目或是背景音量要調整到多少,還是需要在實際應用的場景下依個人需求進行調整,以符合習慣。

原文連結:https://reurl.cc/o85QjQ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