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概念:藍牙連線方式與你想的不一樣

在絕大多數的藍牙設備使用者的觀念中,藍牙不過就是用手機把藍牙喇叭或耳機連線起來放音樂。沒錯,這只是藍牙應用在一般的用戶需求裡所呈現的樣子,但藍牙真的就只是這樣嗎?用「冰山的一角」來回答,看倌們應該就可以知道答案,藍牙不是那麼簡單與單純。

老巴比對於藍牙沒什麼研究,所有的相關的應用知識全來自於使用SENA耳機,所以就以機車藍牙耳機的應用來說說藍牙的應用及架構。

藍牙連線架構

在機車藍牙耳機的應用裡,藍牙除了連接諸如手機、導航機或測速器這類延伸用途的外部設備之外,另一個重點在於耳機之間的「對講」,透過耳機之間的配對連線,可以讓多個騎士進行「全雙工」的溝通。何謂「全雙工」?這個能力就是在發話的同時也可以聽到來自其它騎士的聲音訊息,不像一般的無線電,要不就只能發話,要不就只能收聽。

而這個連線的架構已不是單純的如一般手機與藍牙喇叭之間一對一的連線,這個涉及到多個藍牙耳機之間的連線;騎士們若要輕鬆駕馭藍牙耳機對講功能,就必須知道機車藍牙耳機對講的連線架構是以「線性」方式呈現,就像火車一般,一節接著一節,每一節火車代表一台耳機,耳機也就是一台連著一台「串接」起來,不會出現一台同時連接著數台的情況。

老巴比在接觸SENA耳機之初,搞不清楚這個連線架構,以致無法理解在多方對講的連線方面為何如手冊上那般的進行,其實,手冊中早已闡明了這個連線架構,只是不是用文字描述罷了。

藍牙的線性架構
早期SMH10手冊中的多方對講連線就已用圖的方式描述了「線性」的連線架構
藍牙連線有順序之分

既然藍牙對講的連線架構是以線性方式進行,那麼顯然就會有順序之分,誰是第一台,誰是第二台,再來是接誰,這個順序是透過配對的先後次序來決定,配對連線之後,這個對講鏈的順序就固定下來,而藍牙耳機規格中所提到的對講距離,也就是指連線的對講鏈中耳機之間的最大距離 (註)。

但這其中有個不為一般騎士所知卻是左右著對講鏈對講距離盲點 – 騎車順序,這個順序必須與配對連線的對講鏈順序相同,否則雖然看起來彼此之間的距離沒有超過規格,但卻是出現連線中斷或是訊號帶有很多雜音。

以下圖為例,假設A、B、C及D四人以圖中順序配對並行進,在假設的規格對講範圍內 (彼此之間200m),以同間距行進,若是D不按順序行進直接插入A與B之間,B及C依序後退,即便彼此之間的距離看來沒有超過規範,但是C到D之間的距離 (400m) 卻是已經超過規範的對講範圍,最常見的情況就是D與C之間的連線中斷。

此時,D騎士可能會覺得這麼近都還會斷線,一定是耳機的藍牙有問題。殊不知這是藍牙設計的規範,按照規範使用,這個問題並不會出現。

同樣的,若是D騎士跑到C騎士前方並與B及C騎士維持規格最大距離行進 (如下圖) ,這就導致拉長B與C之間的距離而超過規格,這就讓B與C連線中斷,形成二個小對講鏈 – A與B,以及C與D。

藍牙連線無法自動轉換

其實前述D騎士也許會想,藍牙應該會依據騎行的次序自動變更連線的順序,以維持整個對講鏈的連線。很可惜也很殘酷,事實是藍牙不像mesh,也沒那麼聰明,藍牙連線的順序並不會因騎行次序而自動變更連線順序;一旦配對順序固定下來,想要獲得最大的對講距離,那麼就請按連線順序行進。

註:藍牙耳機對講距離為一理論值,「在理想狀態」下計算出來的距離,僅供參考。

原文連結:https://reurl.cc/jla94p

Scroll to Top